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近年来,资阳市抢抓机遇,从管理、机构、制度、机制四个方面,狠抓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化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便捷、规范、精细化资助服务,为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取得明显效果。2018年,我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改革试点》纳入省级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学生资助改革试点项目,同时被资阳市委列入2018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
一、以组织领导为保障,建立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
学生资助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市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体系。一是设立专门机构。2010年以来,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市、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学段学生资助工作都统一归口到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管理。二是健全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管理网络,全市各阶段学校(园)设立了专门的“资助办公室”。三充实管理队伍。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落实编制4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落实编制4—6人,学校配备专(兼)职人员1—3人。加强对资助工作人员政策理论、业务技能、法纪法规培训,邀请专家开展系统使用、档案管理等业务培训,先后组织资助管理人员赴内江威远、泸州古蔺、眉山等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交流活动,分享学生资助管理经验,探讨学生资助管理标准化建设路径。
二、以便民快捷为标准,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大厅
学生资助工作是最贴近群众的民生工程,时刻体现着教育行风和教育事业形象。我们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打造服务品牌为目标,建立完善标准化资助服务大厅。一是抓好服务品牌设计。根据学生资助工作的使命与愿景,与专业公司合作,对学生资助进行形象设计,树立核心价值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资助形象。二是抓好服务大厅建设。为让学生及家长体验到方便、快捷资助服务,各县(区)选址建设标准化服务大厅。乐至县、安岳县已分别建成并投入使用150平米的标准化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事大厅,配齐办公设施;雁江已经落实场地,正按相关程序进行标准化建设。三是抓好服务文化建设。各地资助中心加强服务大厅的文化建设,将资助政策、资助流程、资助宣传等资料上墙,制度文化墙、政策文化墙、诚信文化墙、感恩文化墙、励志文化墙营造了浓郁的资助文化氛围,既达到了宣传效果,也让办事群众愉快舒心。
三、以科学规范为核心,建立完善标准化资助制度
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资助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促进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关键环节。我们根据资助工作存在难点和痛点,研究制定完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学生资助管理办法。针对各学段的资助特点,结合实施资助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会同市财政局印发了《资阳市各学段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统一了学生资助政策,科学指导全市学生资助工作。二是制定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办法。会同市档案局共同制定《资阳市学生资助业务档案整理方案》,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资助档案管理,维护学生资助档案真实、完整与安全。三是制定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家庭收入、财产、负担等家庭经济因素为主要认定依据,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群体纳入资助范围,实行“班级评议、年级初评、学校认定”三级评审制。
四、以透明高效为目标,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
标准化工作流程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降低工作风险。一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总结制定学生资助“七步工作法”,建立政策宣传、提出申请、评审认定、助前公示、上报审核、助后公示、资料归档七步工作流程,要求县(区)、学校按流程化模式实施管理,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二是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实施举报投诉、走访调查、学校自查,县(区)检查、市级抽查的“五级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落实责任追究,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启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六个子系统,并把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义务教育寄宿制生活补助、建档立卡中职学生资助、建档立卡本专科学生资助全部纳入资阳市“一卡通”系统进行资助,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协作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更加精准,资金发放更加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效,努力开创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信息来源: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