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开创英语戏剧课,为大学写下完美剧本

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秦沛

  秦沛,女,汉族,1994 年8 月出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外事管理系2012 级国际新闻方向1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四川赛区二等奖、学院 “快速阅读王大赛”冠军、学院第十届笔译大赛 “汉译英”三等奖,连续三年获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现已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拟录取。

站在大学生活的末尾回望曾经奋斗的时光,我忽然觉得:大学极像一个绚烂的舞台,各种剧本和角色的挑战,把曾经沉默内向的我变得开朗而积极。于我而言,这舞台上最重要的一幕是我运用所学专业结合我的兴趣,独立策划 “英汉双语戏剧课”,围绕该课程的设计成立全新的团队,并且使该课程于2015 年3 月进入成都两所知名小学的第二课堂。

我和我带领的团队有着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就是将英语课堂教育与戏剧相结合,而这种创新精神也造就了我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我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我希望能带领学生一起去体会戏剧所表达的韵味和哲理,身临其境去学习看似乏味的知识点,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好和精髓。英语专业的学习给予我较高层次的知识优势,结合对戏剧的浓厚兴趣与深入研究,我才能成功获得全新的工作平台,“用智力换资本”是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这一项大胆的创新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在与成都世纪华赞公司合作以后,我能成

为该公司唯一一名大学在读的管理人员,重点研究课堂的开设与创新,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肯定。这一段挑战自我、成就梦想的经历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勇于自荐,让英语与戏剧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英语,是我的专业,系统而深入地学习它是我一直以来就十分确定的理想。通过这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我找到了打开全新世界的钥匙。

艺术,是我的热爱,它让我追寻到人生的意义和方向。高中时我凭借一腔热情,自学了绘画、吉他和摄影,并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汲取精神食粮。进入大学,我阅读和研究英语原版书籍,迷上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参加学院 “英语戏剧节”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积累了许多和戏剧相关的知识,梦想着有一天能将自己的戏剧作品搬上舞台。

所以,在2014 年暑假,当我获得了成都世纪华赞公司的实习机会后,一颗倔强的种子也在内心生根发芽了———尽管这是一个以艺术课程见长的公司,我还是想要在这里推广 “中英双语戏剧课”。因为我意识到,时下的英语教学方法单一,而戏剧表演则能活跃课堂气氛,我要创立一种不一样的课堂模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这样的课完全有潜力成为公司的特色课程。

我怀着诚挚的心,把这个全新的想法告诉了公司高层。他们出于对我专业能力的肯定,同意让我试一试。

勤于奋斗,让多元的戏剧教材落地生根

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如何让我脑海中的 “英汉双语戏剧课”落地生根?除了勤奋和努力,我别无选择。那年剩下的暑假,我一头扎进了制订课程方案的工作中:从教学计划到教案,从教学方式到课程介绍,每一个环节推敲了又推敲,手头的方案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另一方面,刚刚启动的教师招募也遇到了瓶颈:因为 “英汉双语戏剧课”需要同时精通英语和戏剧的老师,对老师素质要求较高,一开始并没有合适的人选。我立刻将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发动起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物色到了合适的教师。

接下来,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9 月新学期开始后,我又立马投入创作课堂剧本的工作中。我参考国外的英语儿童剧剧本,同时结合中国特色,将四大发明中的 “纸”作为剧本线索,让剧本中的两名主角穿越回纸张发明的年代,在阴差阳错中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我想让学生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纸,我们的历史和生活将会和现在截然不同,纸张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自己创作,我也改编了莎士比亚的名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 《自私的巨人》,我对其中的情节进行了删减,简化了部分词句,同时还将国外著名童话 《爱心树》也列为上课的备选剧本之一。

乐于挑战,让创新与互动改变小学英语课堂

经过半年的筹备和推广,我的 “英汉双语戏剧课”于2015 年3 月进入成都市少城小学和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正式进入了实践阶段。同时,我也以少城小学第二课堂教师的角色迎接着新的挑战。

由于我不是师范专业的科班学生,一开始站在教室里,我还有些诚惶诚恐,再加上小朋友们年龄小,英语基础薄弱,很难完全理解剧本,所以在师生彼此尚未熟悉的起步阶段,我的课堂教学在摸索中前行。

好在,我曾经参加街子中学支教的实践经历给了我帮助:通过上课时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我很快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教学道路———学生们英语基础弱,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学,并着重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意识;学生们放不开,我就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表演比赛,选出几个孩子作为活跃典范来表扬,让他们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我还采用了严格的奖惩机制以规范课堂秩序,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既有序又活泼。

课后,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将自创的字母歌和手部协调训练结合到一起,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段练习,每次上课前作为家庭作业进行检查。

渐渐地,我班上的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了,甚至连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愿意尝试开口说英语了。家长们看着自己孩子的变化,脸上露出惊讶而欣喜的神色。每到此时,我就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内心涌出喜悦和骄傲。

善于向前,让经历化作新起点的宝贵财富

进入大四后,我因为要准备考研,选择退居幕后参与文案和舞台的策划。

但无论未来我在何方,这段经历都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让我通过自身努力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感受到了独立和成长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和西南石油大学表演系副教授、四川人民艺术团演员等同事们的相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身的缺憾和不足,它们成为激励我前行的最好动力。

过去已是过去,如今的我站在全新的起点上,感谢大学的诸多经历教会我谦逊、努力和奋斗,并让我确立了人生的方向。未来,我将继续坚持不骄不躁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向梦想前进。期待着有一天,我能积跬步以成千里,在更大的舞台上闪耀光彩。

师长点评:时代的变迁给予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追求,她把 “英汉双语戏剧课”从想法变成现实,在 “外语+”的道路上进行大胆探索,从自我出发,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她的求新求变,继承了当代大学生创新的品格。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她这种 “敢于有梦、乐于追梦、善于圆梦”的精神将激荡起最美的浪花,也会成为创新驱动引领变革的时代中最闪光的品质。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外事管理系党总支书记、讲师 王健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