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 让生命褶褶生辉

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成都理工大学 夏冬

夏冬,男,汉族,1995 年11 月出生,中共党员,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 级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 (徕卡杯)一等奖、成都理工大学 “新人新作”舞蹈大赛三等奖,并获得成都理工大学十佳大学生、成都理工大学优秀团员干部、成都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

两年多的学习生活,我始终牢记 “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践行“不为人后,敢为人先”的理工精神。远离家乡,离开父母,艰苦的经历和顽强的精神使我在迷惘中找到自我,扬起了前进的风帆。

心动,就要行动

我来自一个贫困山区的普通农家,家里面的条件并不优越,父母也都年近六旬。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父母唯一的期望,就是我能够通过努力,出人头地。

高中阶段母亲节衣缩食租房陪读,供我上学,父母把我养育成人十分不易。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在接下来的大学四年里努力奋斗,无愧自己的大学生活。我要让远在家乡的父母能够不为我担心,有朝一日也能够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自豪。来到成都这个大城市,我深知来自农村的我更应该节俭朴素,朴朴实实做

人,踏踏实实做事。刚来学校的时候,别人每个月的生活费1000 元,我的生活费只要500 元就够了;别人买衣服饰品来打扮自己的钱,我都用来买学习资料;别人吃一顿饭需要8 元钱,我就只挑最便宜的4.4 元的饭吃。

在遇到困难时,我经常用一句话鞭策自己:“人活着,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充实,自强不息

开学不久,我便兼职做家教,家教的地方距离学校有半个小时的车程,我每次都准时到达,从来不喊累不叫苦,非常珍惜这些机会。之后自己又找了几份兼职,双休日别的同学都休息,我却早出晚归,起早贪黑,经常中午没有时间吃饭。我发过传单、做过促销、跑过业务、扫过写字楼,大一学年几乎每天都没有休息过。生活的艰难更磨炼了我坚不可摧的意志。风雨里一个人前行的路途也许很艰苦,但每每想起父母对我成长的期许,我都会觉得自己像是活在阳光里,未来总是充满希望。

自2013年入学至今,我一直利用各个假期和课余时间四处兼职。最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攒够了学费和生活费,还经常给父母买衣服和鞋子。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能够为我感到高兴,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

纵观,前路明晰

从大一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我不仅自己学习努力,在同学中起到模范作用,同时也为班级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课堂上负责考勤工作,如实记录缺勤、旷课的同学,课下负责收发各科作业,同学们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老师反馈,做好同学和老师之间沟通的纽带。并且每天晚上组织全班同学上自习,从而建立起了非常优良的班级学风。最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同学的学习成绩整体优秀,在年级5 个班中,年级成绩前5 名本班也豪占4 席。

我不想我的大学生活单调枯燥,除了学习,我还希望能和身边的同学沟通交流,留下人生美好的记忆。老师了解到我家里的情况后,推荐我到学院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担任部长,做勤工助学工作。由于担任部长期间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学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也被推荐连续担任学生干部:辅导员年级助理、“青英计划”团校培训班长、新生班级助理及班助年级总负责人,并最终竞选成为学院学管会主席。

我一直都尽力为班级和同学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因为我相信在方便他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我。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阶段的经历让我在为人处事与组织协调上更加自信,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勇于承担责任,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追梦,无限可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我积极准备着跟专业相关的金相大赛。从对专业知识的迷茫,到一点一点去学习理论,再到一步一步地参加金相技能训练。每天数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与我相伴的只有实验室里砂纸上的沙沙声;酷日里,一颗颗汗水述说着 “自强不息”的学子精神。最终,我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理想,在两次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中发挥出色,分别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为自己赢得一片喝彩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一份荣誉。

大学里,我还参与了数项创新实践:成都理工大学2014—2015 年课外科技立项、成都理工大学 “新人新作”舞蹈大赛、成都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成都理工大学2015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正是这些实践活动让我越发觉得很多事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我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述说着我是他们的骄傲。

对我而言,一路走来的艰辛和自己在其中的拼搏、奋斗,是最大的收获。为梦想,奋力拼搏,用双手点亮自己青春的脚步。

师长点评:夏冬同学以模范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材化学院学管会主席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优秀学生,该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动脑能力强,成绩名列全年级前茅,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该生自强自立,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在同学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周同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