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编辑:四川学生资助网 浏览:loading...
为确保每名贫困生都能够沐浴到爱的阳光,日前,泸县石桥中学积极开展“精准帮扶情暖贫困生”活动。学校探索形成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救助的“五大步骤”,即家访调查、创新形式、公示监督、层层签字,长期帮扶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确保“阳光操作”。
深入家庭调查。每学期入校后学校组织成立贫困生认定工作小组,负责贫困生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该工作小组于每年两次对登记在册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上门入户调查,调查结果有调查人员签字、留有实地记录照片。本学期新增救助人数38人,共收到学生救助申请56人次,认定小组实地走访调查56人次,远远超出上级规定的走访30%的比率,足迹遍布全镇十二个村及狐狸坡和十三坡社区。
创新沟通形式。针对石桥镇地区留守学生家庭较多的实际情况,通过电话、短信、校讯通、QQ群、电子邮件、预约交流等多种方式,及时深度反馈学生情况,加强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架起家校之间的“连心”桥梁,齐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严格公示监督。要学校公开栏内,对资助制度、资助名单、资助档次金额、举报电话,每次公示都不少于5个工作日。网络公示,校园网与石桥镇公众信息网以及泸县教育局学生救助中心助学网链接,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查询监督。电话投诉,学校资助中心在校园内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监督。
层层签字认可。先是提交申请,每班宣传发动学生填写申请,班内评议认定申请资格,班主任确认签字并上报学校资助中心;其次实地走访,认定小组人员入村入户调查,留存音视频资料并上报学校资助中心;第三阶段评议资格,学校评议小组评议并确定救助资格及档次,并有评议人、评议对象、班主任签字确认,救助工作领导小组签字确认。
长期联系帮扶。学校按照教育局下发的教育扶贫兜底政策,对调查落实的贫困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每学期对帮扶情况进行考核公示,表彰扶贫工作优秀教师,对在扶贫工作中只重视形式,不落到实处的教师在年度考核中予以体现。
据悉,学校高度重视本次精准帮扶情暖贫困生活动,把此项工作作为优化师德师风,提高人民教育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来抓,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通过对贫困生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步构建精准帮扶长效机制,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奠定坚实基础。
(陈正树 熊永平)